来源:人民网 转载:展图教育
导语:展图教育时政更新国内国际时事政治热点,并提供时事政治热点、时政模拟题、时事大事记及时事政治热点汇总等。今天我们关注--时政热点:农家乐不能成为环保空白地带 。
如今,各种农家乐、生态农庄遍地开花,成为乡村旅游的热门。记者近日在多地实地调查,发现很多农家乐“前门生态、后门排污”问题突出,污染防治和监管滞后。一些标榜“生态”的农庄名不副实,污水排放之处成了臭水沟,油烟排放之处成了“黑土地”。(5月28日《半月谈》)
在旅游从精英消费向大众消费过渡的当下,乡村旅游对不少消费者都具有号召力。对于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建构的城市里的人们来说,和大自然来一次亲密接触无疑具有吸引力;对于“唯有美食不可辜负”的吃货们来说,土鸡土菜显然具有十足的诱惑力;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生活方式的人们来说,在农家乐享受短暂的“慢生活”也是惬意的体验……如火如荼的乡村旅游,让开办农家乐成为一种生财之道。
充分的市场竞争,让不少农家乐想方设法来争取消费者。在一个盛行印象管理的时代里,一些农家乐擅长“表面光”——在消费者看得见的前台里,呈现出一个干净明亮、“现代感”十足的“镜中我”;在那些消费者看不到或者消费者很少愿意去了解的幕后,农家乐上演了“变形记”。污水和油烟随意排放、垃圾污染严重等乱象,暴露了一些农家乐的文化格调与价值底色。
现代化进程的滚滚车轮,改变了许多农民的生存生态;当今的农民越来越多地进入或者被卷入到一个开放的、流动的、分工的社会化体系之中,与传统的封闭的小农经济形态渐行渐远。一些农民享受了农家乐带来的好处,却不愿意为环境保护支付相应的成本。
“法不责众”的投机心理, “农村一直都这样”的自说自话,滥用“弱者的武器”,患上了“公共服务依赖症”,对乡村环境保护缺乏笃定的价值认同,让一些农家乐为自己的失范行为找到了各种各样的借口。可是,“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村庄的生态环境到了令消费者望而生畏的地步,农家乐还会有生意吗?为功利、短视行为“买单”的,还是这些农家乐。短期内看似理性的行为,实际上却是一种糊涂。
作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农家乐环境污染需要精准“把脉”。伴随着急剧的社会变迁,一些农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没有及时“与时俱进”,在不知不觉中“慢了一拍”。在现有的治理体系中,农家乐处于一个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不管”的空白地带,让一些商家有了“不管你怎么样,反正我就这样”的傲慢与底气。
农家乐不仅要让农民有“获得感”,也要让消费者有幸福感。当农家乐失去了生态环保这张“王牌”,不可避免会在市场中陷入边缘化境地。加强农家乐的环境治理,让农家乐表里如一、既有“面子”也有“里子”,本质上就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理念。
杨朝清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展图教育时政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上一条:时政热点:十年限塑,更需要反思消费行为
下一条:时政热点:治理焚烧秸秆要有公共服务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