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转载:展图教育
核心阅读
农村居民倾向于选择城里大医院,大都因为乡镇医院医疗技术和硬件不足。江苏扬州在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之间,集中力量建起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配齐医疗设备,提升硬件设施,并由市里三甲医院安排专家定期驻点。区域医卫中心的逐渐发展,打通了双向转诊的通道,下转小病慢病患者,既方便了老乡看病,又缓解了大医院的压力。
很多家住农村的居民担心,到乡镇卫生院看病,医疗技术和硬件不足;而到县级医院看病,路远不便还要排队,去市区大医院就更是如此了。但对所有乡镇卫生院“撒胡椒粉”式的帮扶建设,既没有这么多钱,也没有这么多人。
为了缓解这一现状,江苏扬州集中力量建立18家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将其作为强基层、推进分级诊疗的重要抓手,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资源下沉 该到哪层
这天上午,仪征市大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就诊者不断。他们几乎都是居住在附近乡镇的居民,有的是冲着苏北人民医院医联体驻点专家的名气来的,有的看中了这里宽敞整洁的就医环境,还有的对一应俱全的各项诊疗设备感到放心。
“以前给孩子看病就跟打仗似的。到苏北人民医院、仪征人民医院坐公交都要一个小时以上,排队挂号候诊又要等一两个小时。但之前的乡镇卫生院条件设施都比较差,又没有专门的儿科医生,扎堆大医院也是别无选择。”一位候诊患儿的家长告诉记者。
一位做完胆囊结石手术的患者介绍,现在看病便利又便宜:自己家就住在3公里外的村上,家人来回照料很方便;而医保报销仍是按照乡镇一级80%以上的比例,手术自费部分仅花了1000多元,如果去市区大医院自费至少六七千元。
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能有效解决看病难和贵,但应该沉到哪一层呢?
扬州市卫计委主任黄为民介绍,2015年5月,该市出台政策,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交通区位优势明显、医疗服务辐射能力强、群众看病就医需求较集中的地区,整合资源要素,布点建设18个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作为服务、人员、资金、管理重心下沉的载体,解决农村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每家中心覆盖2—3个乡镇,服务10万—20万人口,在发展全科建设的同时逐步形成特色科室,在县域范围内实现“错位发展”。
按照分级诊疗的功能定位,在原有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网络基础上,明确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功能介于县级医院与一般乡镇卫生院之间,全部按照二级医院标准建设,承担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门急诊、住院服务和康复治疗服务,满足不低于50%的农村居民住院服务需求。其它乡镇卫生院重点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康复医养融合服务等方向转型发展。
在财政投入上,扬州实行以县(市、区)为主的分级投入政策,其中市级财政直接对每个建成的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实行以奖代补,对新(迁)建的补助2000万元,改扩建的补助1000万元,市财政总投入达3.2亿元,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约11.33亿元。
基层人才 怎样留住
硬件环境提升了、医疗设备配齐了,原本简陋狭小的乡镇医疗机构改头换面了。那么,基层群众翘首以盼的医疗人才,特别是领头雁从哪里来?
按规划,这18家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全部纳入以苏北人民医院、扬大附属医院这两家全市最大三甲综合医院为龙头的医联体。
“今年我们与苏北人民医院建立紧密型骨科联合病区,让人才下得来、有事做。”广陵区汤汪区域性医卫中心主任陈迎凤介绍,对方骨科安排一名主任医师担任病区主任,牵头负责联合病区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的制定;定期安排医疗专家、护理骨干、康复师负责制定病人早期康复计划,开展教学查房、业务指导,协助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安排上下转诊等。这些驻点医生,技术岗6个月、管理岗1个月,持续不断线。
为了给基层留下一支撤不走的人才队伍,扬州通过在基层实施倾斜化的招聘政策,来吸引卫生人才服务基层:对研究生参加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招录的,可直接考核录用;对本科生参加县以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招录的,可按照1∶1招录比例开考;部分县(市、区)对基层单位临床、影像、麻醉等紧缺专业新招录的大专生、本科生分别一次性补助6万元、12万元。
此外,该市探索县、乡、村医疗卫生人员编制共享机制,实行“县管乡用、乡管村用”,将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集中到当地卫生主管部门管理,对符合条件的村卫生机构人员逐步纳入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管理,招聘基层医务人员编制不固定到单位,由卫生主管部门根据人员需求情况和年度考核结果调整岗位。对于因编制有限、或因招聘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能在基层医疗机构入编的人员,先实行备案制管理,除养老保险外,其他待遇与编制内人员一样,实行同工同酬。
18个中心启动建设以来,新招录人员已达340名,累计定向培养大专本科层次274人次,遴选出省、市级骨干医生120名。
长期帮扶 如何持续
在三镇合一后异地重建的扬州高邮市送桥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外科副主任医师陈国珠正在查房。刚做完胃部肿瘤切除手术5天的赵大爷,恢复情况较好。
“来驻点的医生,真有两下子,手术中更加注重精细化和规范化,让我们受益匪浅。”陈国珠介绍,赵大爷的手术,就是在派驻专家的指导下共同完成的,术后还就用药方面进行了把关。
对于区域医卫中心和乡镇居民来说,三甲医院的帮扶至关重要。而对于这些三甲医院及其骨干医院来说,下沉的积极性在哪里?这一模式怎样才更有可持续性?
“助推了医院转型发展。”苏北人民医院副院长潘云龙认为,区域医卫中心逐渐发展起来后,打通了双向转诊的通道,下转了小病慢病患者,缓解了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而大医院则可以集中注意力攻关大病重病、研究复杂难题、专注于三四级以上手术。在以提高医疗服务质效、破除以药养医为导向的医疗价格改革中,三四级手术率的提升,也带来了收益的平稳增加。
更多激励机制正在酝酿。目前正在部分区域医卫中心试点的联合病区,实现盈收后的增量部分将按比例进行再分配,下一步还将进行更加紧密型的医联体探索,人财物都交由“龙头”医院统一管理,在强基层的同时也提高大医院开展帮扶工作的积极性。
苏北人民医院ICU主治医师许晓兰,申请到送桥区域性医卫中心驻点已经有半年。这份经历不仅与申报高级职称挂钩,而且还有每个工作日400元的补贴,以及交通、伙食补助等,每月可额外获得对口帮扶补助1万元左右。“中心条件比过去乡镇院好得多,提供住宿,周末还有班车接送到市区。”她告诉记者,由于要接触大内科更全面的工作,还要带队伍和组织培训、走村入户咨询送诊,对综合能力提高是个锻炼,也很有成就感。
激发出积极性,改革才有持续性。今年1—5月,18家中心业务总收入为19414万元、住院23167人次、手术4194人次,比2015年同期上升42.63%、59.08%、21.04%。目前,扬州市居民的县内就诊率已超过90%,基层首诊成为现实。
本报记者 姚雪青
《 人民日报 》( 2018年06月28日 13 版)
(责编:张庆锋(实习生)、王政淇)
上一条:浙江首本宅基地及房屋租赁使用权证颁发
下一条:“大就要有大的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