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图手机站 展图官方微信
×

展图问答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备考辅导 > 时政

大国担当!中国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发布时间:2018/6/13 11:54:26      点击次数:1097

来源:人民网      转载:展图教育

  “中国现在致力于向世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深入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当今世界需要中国这样负责任的国家在全球生态环境议题中发挥引领作用。”联合国副秘书长兼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强调。

  气候变化关乎人民福祉,关乎人类未来。在518日至19日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推动和引导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为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加快推进低碳转型,引导构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取得举世瞩目的显著成效,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为达成《巴黎协定》作出历史性贡献,彰显大国责任担当

  “随着国力提升和主动作为,特别是卓有成效的领导人气候外交,我国逐步站到了全球气候治理舞台的中央。”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前,与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连续发表3个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与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了中法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化解了气候谈判中重大分歧,寻求共识。习近平主席亲自出席巴黎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达成2020年后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作出历史性贡献,极大地提升了我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我国积极建设性地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谈判,率先提出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方案,引导和推动了《巴黎协定》《斐济实施动力》等重要成果文件的达成。创新性打造多边部长级磋商平台,与印度、巴西、南非共同建立了“基础四国”部长级磋商协调机制,与发展中国家建立立场相近国家协调机制,与加拿大、欧盟共同发起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机制。同时,积极参与公约外谈判磋商,调动发挥多渠道协同效应,进一步树立我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我国还积极开展南南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累计与30个发展中国家签署34份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谅解备忘录,赠送节能和太阳能灯120万余盏、路灯1万余套、节能空调2万余台、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1.3万余套、清洁炉灶1万余台,通过赠送卫星监测设备,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极端气候事件的预警预测能力。在华举办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培训班,为发展中国家培训了2000余名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官员和技术人员,范围覆盖5大洲的120多个国家。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参与方面,十八大以来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多次担任联合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主要作者的潘家华说,“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对象,贡献非常大。”

  推动制度、路径和技术创新,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

  在江苏镇江,有一朵引人注目的“生态云”:全国首创的“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

  这个云平台通过云计算、物联网、地理信息系统、智能分析等信息技术,整合多个部门的各类数据资源,包括国土、环境、资源、产业、节能、减排、降碳等,实现低碳城市建设相关工作的系统化、信息化和空间可视化。

  “镇江市是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是全国第二批低碳试点城市。”镇江市政府有关负责人介绍,除了低碳城市建设管理云平台,镇江还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影响评估暂行办法,建立单位能源碳排放量、单位税收碳排放量、单位碳排放就业人口等8个指标构成的评估指标体系,对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亮红灯。

  “我国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推动制度、路径和技术创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说,“先后三批开展低碳省市试点,推动了应对气候变化相关规划统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一些城市制定了温室气体排放达峰时间表和路线图,探索运用信息技术加强排放统计与管控。”

  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政策工具。201712月,《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布实施,以发电行业为突破口,启动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据悉,我国将分阶段稳步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此外,我国在积极探索气候投融资试点。在28个城市进行适应气候变化试点,推动落实《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积极推进低碳技术研发推广,开展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试验示范,推动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工程。

  去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6%

  海南省海口市居民李天明,几乎每天都会兴冲冲地在手机里参与网上植树公益行动,通过步行、公交出行、在线缴纳水电煤气费等减少相应碳排放量,以积攒的“绿色能量”养大一棵棵虚拟树。虚拟树长大以后,公益组织便会在内蒙古阿拉善等地区代为种下梭梭、沙柳等实体树。“能为保护地球做出一点贡献,真的好开心!”李天明笑着说。

  在我们周围,关心气候变化、践行低碳生活的“低碳达人”越来越多,参与公益活动逐渐成为一种很“潮”的绿色生活方式。他们的绿色能量持续汇聚,正在让中国乃至世界更美丽、更宜居。

  我国自2013年起,将每年6月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立为全国“低碳日”。相关部门每年组织编写和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年度报告,向国内外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和成效。在每年联合国气候大会期间,组织“中国角”主题边会活动,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通过政府引导,充分发挥企业、公众的积极性,有效提升了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近年来,我国先后提出了到2020年、2030年的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采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节能提高能效、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等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产业、能源、消费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控制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取得积极成果。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成为世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国。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201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6%

  潘家华表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和成效,在国际上是有目共睹的。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建筑节能、火力发电的效率等,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地位。不管风吹浪打,中国在应对气候的道路上坚定不移,步履稳健。”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这五年,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最大、举措最实、推进最快、成效最好的五年。”国家气候中心主任、研究员宋连春说,“中国故事不断丰富着全球气候治理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已经向世界承诺,将于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实现。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国要制定落实2030年目标的实施方案和本世纪中叶中国低碳发展战略,切实发挥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对生态文明建设、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引领作用,以及对环境污染治理的协同作用。

本报记者    

《人民日报》(2018061309 版)

(责编:申亚欣、王政淇)

上一条:央行试点企业银行账户备案制
下一条:最高法发文规范裁判文书:不得用贬损人格尊严的用语
您感兴趣的文章